人生寶典如果我們不要把對書本的概念侷限在一般傳統印刷、書寫而成的那種書,如果我們把整個三度空間的時空當成是書的一種形式的話,我們慢慢會瞭解,如果人生有寶典的話,我們自己的人生就是我們自己的寶典。我們的生活很大的部份就是自己藍圖的展現,生命的某種意義也就是要盡力去展現自己的藍圖,在這樣的歷程中,我們慢慢的知道,整個人生就是認識自己的一種歷程,我們人生中一直持續不斷的事,就是觀察與瞭解,大自然與生命就是一本書,不是嗎?我們所謂的書、所謂的經典,不也就是某些聰明才智的人對大自然與生命的洞察、體會而寫下來嗎?這樣的書對我們來說只應該會是個指引,不應該是一種依歸,我們不必去停留在文字中的意義中,而變成一種概念。 人生的經營就是一種概念的比較與投射,重點是酒店打工我們自己的立足點;印度思想家克里希那穆提說過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觀者就是所觀之物」,我們立基於自我的基因遺傳,以及環境在大腦的刻痕所留下的資料,我們用這種態度去觀察萬物,把我們和萬物分開,把我們和宇宙分開,我們把自我超然於時空之上,超然於生命之外,好像是一個神在看宇宙一樣。然而事實上,我們也知道我們本身就是宇宙因緣聚合而成,我們身上的各個元素有什麼不是來自宇宙?我們身上有那一個部份不是和宇宙一起變動著?我們身體,包括大腦有那一個資料庫不是宇宙歷史的一部分,我們無視於這種矛盾,把自己和宇宙分離,把自己的資料庫、把自己能夠想像的邊際看得比宇宙巨大的觀察方式,實際上就是用我們可以瞭解的很小的資料庫去推論、印證我們從不知道的資料庫,那樣的不切實際,這種酒店兼職假設性的、以管窺天式的這個觀察者的存在,事實上就如同一種幻覺;而我們對這樣的方式的認同,就是源自一種執著,我們已有的能力只能把宇宙這個隨時在變動的背景看成是不變的背景,相對的我們也費盡心力要去維持這個觀察者能有一種不變的存在,我們的安全感就是這樣產生。 我們的安全感和幻覺好像是一對好朋友,我們自己好像站在一個虛無分離的觀察者上面,然後再把大腦、基因的資料庫的向外投射,自己陶醉在自己的設計中,自己沉溺在自己發明的遊戲中,然後我們才得以存在。這中間的弔詭是,我們眼中的真實,會不會只是一種負負得正的結果呢?我們眼中的萬物,會不會真的只是自己對顏色、氣味的拼湊呢?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室內設計 |心經| 我們人生的另一層意義,是不是就是要讓我們去看到這些而產生一種瞭解呢?而我們眼中真真切切實際生活,會不會就是我們生命藍圖的一種展現呢?自發功的動作展現,本身會不會也是一本我們要去閱讀的書呢? 當我們想像向無窮的三維空間看去時,我們就墜入謬見,用心智的創作替代實際所看到的,這不只是神秘的幻影,這是錯的。 我們人類似乎著迷於,可以把長時間的變化停住的能力,這或許是為什麼繪畫與雕塑這麼迷人,這麼有價值,因為它們帶來時間凍結的幻覺。 量子物理學家(Lee Snolin)施莫林 許多經典上的意涵,在自發功的動作展現中自然流露了出來,也不禁讓我們對過去有很深修行的人的悟性和心性,以及於一些科裝潢學家有了一股敬意。事實上,很多宗教經典是在對整個「存在」,乃至於自我的存在做一種深刻的探討,是很科學的。二條平行的直線,到底會不會永遠平行呢?如果我們考慮到直線可能會受質量、引力、磁場、空間…的干預,好像活生生的一樣,答案還會如此肯定嗎?很多事情是不是我們主觀認定後,它才是那個樣子呢?它本來真的就是那樣子嗎?同樣的道理,我們如果可以立足在一種長遠的生命觀去看待我們自己的人生,我們的人生還只是吃飯、大便、做愛…這些事情嗎?我們的人生還是只剩下生存競爭而已嗎? 我們如此的貪婪,我們到底感激過什麼?我們如此的掠奪,到底我們可以留下甚麼?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室內裝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gruqcnvplug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